联盟活动

智库联盟秘书长受邀参加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国研究咨询论坛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17:22

论坛现场


颁发委员证书


2025年9月6日,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国研究咨询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秘书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主任李军凯受邀出任该委员会成员,并深度参与论坛圆桌讨论,围绕“国际合作”与“科研评价”两大关键议题分享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此次成立的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汇聚了25位来自科研、科研资助、政策制定、企业科研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旨在深化对中国科研生态系统的理解,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构建全球学术顾问委员会合作网络。该委员会成员实行三年轮换制,注重吸纳职业生涯早期科研人员、女性科学家等群体,确保观点多元新鲜。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Arnout Jacobs)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中国设立学术顾问委员会是机构长期以来的计划,此次落地标志着对中国科学事业支持的进一步深化。《自然》总编辑暨自然系列期刊首席编辑顾问玛格达莱娜·斯基珀(Magdalena Skipper)强调,中国学术顾问委员会不仅服务中国科研优先事项,更与施普林格・自然“共促进步”的全球使命契合。施普林格・自然学术事务副总裁尼克·坎贝尔(Nick Campbell表示),学术顾问委员会是创新与协作的强大引擎,期待与各位成员紧密合作,为中国科研生态面临的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论坛围绕“国际合作”与“科研评价”两大主题展开圆桌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机构的委员会成员踊跃发言并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李军凯作为委员会委员,提出多项建设性观点。“国际合作”主题环节,李军凯结合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实践,建议学术出版机构发挥全球网络与声誉优势,搭建高信任度合作平台,推动数据开放与成果传播,并充当“政策沟通桥梁”,将科学洞察转化为政策参考,助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科研评价”主题讨论中,李军凯进一步提出理想科研评价模式的“三维核心特征”:一是多元化,构建涵盖学术贡献、技术突破、政策影响、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评价矩阵;二是分类化,尊重不同学科、研究阶段、职业路径差异,推行“分类评价”而非“分级评价”;三是开放性,鼓励开放科学实践,认可预印本优先权、奖励数据共享与可重复性研究。针对出版机构的角色,她提出“科研成果‘翻译’与传播”举措,建议发起“可理解的研究”倡议,鼓励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时,同步撰写面向公众、政策制定者的通俗解读,以非专业语言阐述研究背景、核心发现及社会价值,通过出版平台同步发布,提升科研成果公共影响力与转化效率。

未来,中关村全球高端智库联盟秘书处将继续深入推进联盟单位联动,为全球科技治理、可持续发展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更多动力。

(联盟秘书处办公室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