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10月09日 13:54
2022年6月21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和秘书长苗绿博士撰写,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研究成果《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举行了新书发布会,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总经理陈炜做图书出版介绍,CCG理事长王辉耀和CCG秘书长苗绿做了图书发布。三十位来自政策界、智库界、学术界,拥有全球治理、国际关系、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研究、历史学、传播学各领域资深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发布暨研讨活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确诊病例已超5亿,各地疫情的反复无常,让新冠疫情何时结束成为未知数。在与病毒的赛跑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疫情或将永久改变全球化发展进程。而在2022年爆发的俄乌危机则让二战后建立的欧洲安全秩序及世界秩序遭受冲击,世界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关于“全球化终结”“新冷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讨论也甚嚣尘上。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战争阴霾笼罩着世界,全球化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人类走到了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时刻。
本书的创作正是基于上述背景,作者希望为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新视角,探索如何更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叙事,为中国在全球化的持续发展中找到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新方式,为中国的全球化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径,为中国与世界的全球化之路做一些理论总结与实践探索。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
在本书中,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其中,三大支柱分别是人本全球化、开放性的区域主义以及全球的共存与共治。七大路径具体涵盖,第一,以“人本全球化”为切入点,凝聚全球华人华侨、留学生等力量,发挥他们的沟通中外优势,凝聚共识。第二,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通过推动区域性的、更高标准的一体化新安排,带动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合作,最终实现新型全球化。第三,以“一带一路”夯实新型全球化的欧亚基础,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多边化发展,填平东西方发展“洼地”,实现全球化再平衡。第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创新,搭建更具代表性的全球治理平台,推动全球化向更包容、更公平的方向发展。第五,加强与欧洲国家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与欧盟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实现中美欧大三角关系的有效平衡,为全球多边合作注入动能,为全球治理奠定新的基础。第六,构建与美国的“新型大国G2关系”,站在全球负责任两大强国高度,以全球75亿人为重托,加强双方在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太空开发等领域的合作,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第七,积极创新全球治理体系,主动分担全球治理责任,在现有全球治理机构改革中发挥更多作用,倡导基于“共治”理念的多边合作机制,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打造“东西共治”、“全球共治”的新格局。最后作者对全球治理还提出了十点具体建议为:1.推动联合国、WTO全球治理的改革;2.建立高效、全新的大国协调机制;3.亚投行升格成世界基础设施银行;4.建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组织;5.建立全球数据安全组织;6.建立全球税收组织;7.建立全球数字货币组织;8.推动国际人才组织的联盟发展;9.建立国际电商联盟;10.建设全球智库。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因此,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对中国而言,如何应对新的全球化变局,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的新命题。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它将历史和现实、宏观与微观、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等多维度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创新性、深刻性、系统性、及时性等鲜明特点,对关心全球化发展以及人类未来的中外读者,都具有重要价值和参考意义。
■ 30位资深专家参与研讨
陈 炜 中信出版集团总经理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志武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达 巍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董关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
葛剑雄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化中心主任
郭忠华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胡必亮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黄仁伟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李向阳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刘国恩 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北大博雅特聘教授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苗 绿 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
苏 浩 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汤 敏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
屠新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
王辉耀 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
汪 晖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
王 宁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义桅 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 勇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心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吴志成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谢 韬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薛 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杨雪冬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张旭东 纽约大学东亚系、比较文学系教授,北大国际批评理论中心主任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原主任
■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全球化向何处去
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既往全球化问题重重
全球化应向何处去
第二章“全球化”变迁与理论发展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的理论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全球化
第三章 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与全球化的历史碰撞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反哺”全球化发展
第四章 人本全球化:华人华侨海归的作用
中国的人本全球化图景
华侨华人: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如何推动人本全球化
第五章 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
“儒”元素串起“筷子文化圈”
构建亚盟的实践基础
亚盟的实现构想
第六章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多边主义新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新思路:多边化
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多边化
第七章 深化新型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金砖五国:世界秩序新的延伸
中非合作与中拉合作
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多边主义
第八章 中欧:多边主义合作的基石
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的中欧关系
中欧未来合作前景
第九章 中美:如何实现良性竞合?
中美关系的变迁
从特朗普到拜登
新时代中美关系:合作还是斗争?
第十章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时代困境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结 束 语
参考文献
全球化智库(CCG)名家对话系列
后 记
英文推荐语
英文目录
英文序言
来源:全球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