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是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788月。19861月,更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以建设“决策智囊、学术高地、社会智库”为办院方针。以“四个建设好、一个努力”为基础,打造一流地方社科院:一是建设好市委市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做到“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二是建设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阵地,做到“有发展、有创新、有建树”;三是建设好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主阵地,做到有“话语权、创造性、表现力”;四是建设好新型智库,做到“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五是在全盘工作和长远发展上,努力做到“与国际接轨、创国内一流”。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现有14个研究所(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民营研究院所、2个编辑部、1个图书信息中心和7个职能处室及12个研究基地(中心)。截止到2015年10月底,有在职人员234人,离退休190人。科研人员184人,占在职人员79%,其中博士120人,硕士研究生46人,博士后13人;研究员25人,副研究员74人,中级职称64人;正处20人,副处29人。先后有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被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3人入选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4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北京市“四个一批”理论人才。

在建设一流地方社科院进程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在研究中贴近核心决策、贴近社会需求、贴近群众生活,强化交流、开拓视野,基础学科巩固发展,应用对策学科作用明显,特色学科研究独树一帜,产生了一批如《北京通史》、《中国古今官德研究丛书》等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学术专著;主办的要报《看一眼》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提炼北京精神、建设首都新型智库等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信息,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举办了总部经济、社会管理、城市问题、满学研究等各类研究论坛,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建院以来共完成学术专著一千余部,论文一万余篇,研究报告千余份,以及大量的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上发挥积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服务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上发挥积极了作用,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新型智库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提升了社会科学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详细请见官网:http://www.bass.org.cn/